一、病原特性 本病病原菌通稱為皮癬菌(dermatophyte),此類黴菌包括小芽胞菌屬(Microsporum spp.)和髮癬菌屬(Trichophyton spp.)。引起犬貓皮癬菌症最重要的病原為犬小芽胞菌(Microsporum canis),其次為石膏樣小芽胞菌(Microsporum gypseum)。犬小芽胞菌為嗜動物性(zoophilic)的黴菌,但亦會造成人類的感染。石膏樣小芽胞菌為嗜土性(geophilic)黴菌,通常存在於土壤和脫落的角質碎屑中。髮癬菌為犬皮癬菌症中第三常見之病原,但在貓則較少見。皮癬菌感染的單位稱為關節分生孢子,屬於無性孢子。 二、流行病學 引起皮膚病的皮癬菌遍佈全球。皮癬菌的抵抗力強,在脫落皮屑或毛髮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皮癬菌主要通過擦傷直接傳染,但接觸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等也能間接傳染。動物間和人之間可互相傳染。侵入皮膚的黴菌,有的只在毛表面,有的侵入毛的皮層內部增殖,引起被毛脫落和折斷,隨後也可進入毛囊,引起不同的病變。 三、臨床症狀 犬小芽胞菌之好發部位在頭部、臉部和四肢,典型症狀為單一局部性或多發局部性圓形或不整形伴有皮屑之脫毛病變。病灶區之被毛粗糙易斷裂。嚴重時可見全身性脫毛病變、毛囊炎、丘疹性結痂性皮膚炎、色素沈著等,同時可能伴隨不同程度的搔癢症狀。 石膏樣小芽胞菌之好發部位在耳部、頭部、臉部和四肢,病變區與周圍正常組織有明顯界限,通常可見嚴重結痂而形成厚厚的痂皮,且病變區皮膚亦會明顯增厚。
1. 避免和感染源接觸。 2. 環境中之感染源要徹底清潔乾淨。
1.劉振軒、林永昌、林中天、楊清文。2000。犬疾病診斷與防治。Pp.84-86。 2. Bond R. 2010. Superficial veterinary mycoses. Clin Dermatol. 28: 226-236. 3. Outerbridge CA. 2006. Mycologic disorders of the skin. Clin Tech Small Anim Pract. 21: 128-134.